做亚马逊FBA,物流这块儿可是个大头,能占到整体运营成本的25%到40%。选哪种运输方式,直接关系到你能赚多少以及买家满不满意。卖家千万别光看价格或者跟风,得根据自己生意的实际情况,从下面这四个方面好好琢磨:
像小型电子产品、服装这类又轻又小的东西,走空运或者快递直发通常更划算。比如单箱重量在20公斤以内、体积小于0.2立方米的货,选UPS、DHL这些快递渠道,3到7天就能入库,特别适合补货或者促销期备货。
但要是大件家具、机械设备这些重货,海运拼箱(LCL)或者整柜(FCL)就更合适了。一次发300公斤以上的货,走海运的单位成本能降到空运的1/3甚至1/5。不过这里有个窍门,得盯着点亚马逊的仓储费标准,别因为货卖得慢、压仓时间太长,结果交的长期仓储费反而把省下来的运费都搭进去了。
平常备货:淡季的时候,可以主打海运,再留点空运作应急。比方说,提前3个月用海运发走70%的库存,剩下30%的仓位留给空运应对突然增加的订单,这样整体成本能省下15%到30%。
旺季冲刺:像黑五、Prime Day这种大促前两个月,策略就得变一变了。建议用海运备好主力库存,同时靠空运配合卡车派送(卡派)来补货。拿美国站来说,大货提前12周走海运发出去,同时搭配美森快船(18到22天到港)加上卡车派送,这样整体算下来,比全走空运能省40%的成本。
光比运费单价容易踩坑,卖家得建立一个包含这5块的综合成本模型:
头程运费(按体积或者重量算);
清关服务费(含关税预付、查验垫付这些);
末端派送可能产生的附加费(像旺季附加费、偏远地址费);
万一退货的处理成本(海运退货周期特别长,可能拖到60天);
还有库存损耗的风险(运输时间越长,东西出问题的概率可能越高)。
举个例子,同样是美国海运,一个渠道报价$800/立方,但如果它包含了目的港查验服务费和免卡车预约入仓费,实际成本可能比那个报价$750/立方、啥都不包的“便宜”渠道还低。
亚马逊对FBA入仓有不少硬性规定,像入库计划有效期(一般是90天)和箱子尺寸标准。如果你选的是海运拼箱(路上平均得花35到50天),那更得注意:单个托盘高度别超过1.8米;箱子单边长度最好别超过63.5厘米(除非单件货本身就超23公斤);标签也必须完全符合FBA的编码规范。这些细节没弄好,货到了也进不了仓,那就麻烦了。对此建议商家选择亚马逊官方合作物流商,大森林全球物流,可以有效帮助您降低未知风险。